欢迎访问甘肃药业集团科技创新研究院官方网站!

甘肃药业集团科技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由甘肃药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兰州肽谷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远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皓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整合甘肃医药系统科技资源成立的具备现代企业与科研平台双重特点的“新型研发机构”。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竞争

发布时间:2021-04-08 09:20:00    阅读量:

【字体:        】    



近日港股生物技术公司大多已经公布2020年财报,A股部分生物技术公司也在陆续公开,本文梳理各家公司的研发费用与研发团队规模,以一个侧面窥见各家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



       从研发费用来看,百济神州一枝独秀,高达84亿元,恒瑞医药尚未公开财报,预计研发费用在40亿元左右。石药集团、复星医药、中生制药、上海医药等传统药企列于其后,都在20亿元-30亿元左右。PD-1第一梯队另外两家的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紧随其后,都在18亿元左右。金斯瑞、复宏汉霖、传奇生物、再鼎医药、基石药业、翰森制药、先声药业、和黄医药、华润医药、天境生物都在10亿元以上。License-in模式的再鼎医药研发费用同样很高,源于多项临床推进以及内部研发团队的建设。CRO金斯瑞拓展到CDMO领域,ProBio品牌已经正式推出,子公司传奇生物的国际临床也在快速推进,首个CAR-T预计今年获得FDA批准。复宏汉霖、基石药业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天境生物CD47达成重磅License-out协议,新冠GM-CSF抗体已经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丽珠单抗、绿叶制药、康方生物、贝达药业、嘉和生物、药明康德、三生制药、亚盛医药、百奥泰研发费用都超过5亿元。整体来看,小分子为主药企研发投入相较大分子稍低,贝达药业、亚盛医药、诺诚健华等属研发投入较多者,当然现在整体的趋势是多数企业会同时布局大分子和小分子。


微信图片_20210408092112.jpg


从研发团队来看,CDMO/CRO企业是研发人员当之无愧的黄埔军校,研发人员数量最多的几家都是CDMO或CRO公司,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金斯瑞和药明生物。这些CDMO/CRO企业吸收和培养了大量研发人员,也为药企输送了大批技术人员。药企中仅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百济神州、中生制药的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石药集团超过1800人,翰森制药1600人,上海医药1300人。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中,百济神州超过2000人,信达生物接近1000人,君实生物超过600人,荣昌生物600人,贝达药业500人,再鼎医药400人,亚盛医药、复宏汉霖和康方生物在350人左右。


研发人员主要包括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临床开发人员,因企业研发模式不同而比例有所不同。如云顶新耀以单纯License-in为主,83位研发人员均为临床开发人员。百济神州注重高标准的临床开发,2100人研发团队中有1500人以上为临床开发人员。

微信图片_20210408092315.jpg


总结


从药企研发费用和研发团队规模,结合企业项目研发和临床进展,即可从侧面窥见各家公司的创新决心和转化效率。如果进一步细看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情况,以及研发团队的结构,如学位比例、实验室人员和临床人员比例,薪酬水平和流失率等,则可以更好的理解药企的研发能力。



以上文章来源于医药笔记 ,作者Armstrong

声明:本稿件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谢谢!

×
温馨提醒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